香港特首回应了普通话和粤语之争,人们依然看法不一
好奇心日报
人们担心粤语在官方语境中的式微,隐含了对“一国两制”制度的担忧。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周四的香港立法会上,回应了最近的普通话和粤语争议。
一段来自香港电台的视频显示,当天,一位立法委员邵家臻在立法会提问林郑月娥教学语言的问题。林郑月娥回答说:
“我留意到近日教育界又无风起浪。这份文件是 2013 年的,文件里的两三句,把它放大了来讲。究竟教学语言用广东话还是用普通话,这个我们尊重校本的管理。我们现在都在讲广东话。所以这不是个问题。”
林郑月娥提到的这份教育局文件在 2013 年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课程发展处中国语文教育组编写,名为“普通话学与教经验分享”。这份文件提及:“粤语属于汉语……明确地说,一种语言中的方言不能视为‘母语’。”这份文件在上个月被重新发布到网络论坛上,引发关于香港母语的争议。
当立法会议员追问:“特首你的母语是什么?”林郑月娥说:“对不起,我不答这个无聊的问题。”
另一位议员叶建源说,教育界担心文件会不会反映政策有变。他说,面对担心,最好的办法是正面清晰的回应。
林郑月娥回答说,清晰的回应就是一个字“无”。“没有你之前说的政府计划、政府考虑。但当然世事会变的嘛,你要我一生一世承诺这些事,我做不到。”
香港特区政府此前较少在普通话问题上直接发声,虽然此次的回应仍留有解释空间。
在 1997 年后,香港特区政府实行的语言政策为“两文三语”,即中文、英文书写,粤语、英语和普通话口语。通常认为,香港人的第一语言是粤语、或族群母语,第二语言是英语和普通话。
备受争议的 2013 年教育局文件同时也显示了香港政府在 2011 年的统计:94.9% 的香港人惯用语言为汉语,其中广东话为 89.5%,普通话为 1.4%。
由于香港和内地的往来不断增多,普通话在香港越来越流行。一些中产家长将普通话视为和垒球、马术一样的加分项,他们认为孩子如果希望有一个远大前程,应该学习普通话。除了香港本地人,在香港的普通话培训机构,外企的外籍高管是重要的客户来源,公司通常会为他们购买课程。
因为录取了大量内地学生,应这些学生的要求,在香港高校担任中文相关课程的一些教授也不得不改口用普通话教学。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
但普通话在香港依然争议不断。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是否应该动用政府权力硬性推行普通话。比如,公立学校是否应该作为推广普通话的主要渠道。
香港政府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香港教育局对此设定过“远程目标”:所有中小学采用普通话作为中国语文科的教学语言,即“普教中”。但同时,又有回旋余地:“容许学校因应校情,自行决定是否推行普教中、及其推行步伐。”在过去的五年里,香港政府用于协助中小学推行“普教中”计划的开支大约在 1400 万元港币。
香港语常会在 2015-2016 学年进行的香港中、小学“普教中”概况调查显示了阶段性的成果。全面“普教中”的小学占比 16.4%,在中学里,全面“普教中”占比 2.5%。(全面“普教中”的定义是:有关学校所有班别的中文科课堂上有超过 50%是以普通话为授课语言。)
大部分学校还是全面“广教中”,其中小学占比 28.3%。中学占比 63.1%。剩下则为“部分普教中/广教中”。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今年 2 月的一份书面声明中还称,无论“普教中”或“广教中”均能提升学生的中文阅读能力。“我们认为他们在这方面的表现与学校是否采用普通话作为中国语文科的教学语言并无明显关连。”
不过立法会议员依旧担心,政府过度干预教学语言,滥用财政收入,不顾及受教育者的权利和实际的教育效果。
与普通的方言保存不同,人们担心粤语在官方语境中的式微、担心普通话完全接替粤语的地位,隐含了对“一国两制”制度的担忧——香港是否能保持它的特殊性,比方说,在语言上?因此,在香港,普通话问题常常和另一个更具争议性的“国民教育”同时出现。
不过争论双方很少会直接触及这一点,他们在谈及粤语和普通话的优势时,会选择另外的角度。
包括陶杰在内的粤语支持者会强调粤语本身的美感,他们会援引学术上公认的说法:粤语更接近汉语的中古音,因为在诵读古诗文时,粤语显然是更合适的语言。
一些普通话推广者会提及一段历史,来证明,这件事没什么特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曾经刮起的一股国语热潮——那时候没有“普通话”的说法,而称之为“国语”。金庸在《明报》上连载的饱含家国情结的武侠小说被认为是这股热潮的一部分。
主流的支持声音则带有实用主义色彩。“也许你渴望为 google、苹果、facebook 或亚马逊工作。但是,如果你能瞄准阿里巴巴、百度或腾讯,为什么要卖空自己呢?”
类似观点的支持者认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而高校毕业生显然最需要这种工具。不过,他们也表现为最不买账的一群人。
浸会大学从 2010 年开始要求所有本地学生通过普通话课程的考核才能毕业。这在 2016 年曾经引发“废除公投”。今年 1 月,香港浸会大学发生了又一起普通话抗议事件。30 名学生在浸会大学的语言中心抗议学校强制性的普通话要求。之后两位学生因“辱骂语言中心工作人员”被停课,后又恢复。在内地的网站上,一些网民警告他们不要来内地实习和工作。
除浸会大学外,香港科技大学和岭南大学也有普通话课程或考核的要求。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则没有相关规定。
其中一位被停课的浸会大学前学生会主席刘子颀在接受 bbc 采访时解释他的立场说:“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取消毕业要求,要是有同学想去学普通话,他们当然可以去学,仍然有普通话的课程可以修……我们所有的浸大同学是否必须懂得讲普通话,才值得被称呼为浸大毕业生?”刘子颀会说一口较流利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