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湖南省语言资源博物馆建设专家研讨会在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为“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的筹备会议之一,旨在启动湖南语言资源博物馆建设项目。讨论会上,汪涵先生正式提出他的“大響應计划”设想:应该建立“中国语言博物馆”,并且要尽可能地落户在湖南。
汪涵发声: “我今天想说的(湖南语言资源博物馆的建设)只是我愿望的一部分,我更大的一个愿望是想把中国语言博物馆建在湖南。文字博物馆建在了安阳,是因为那里出土了甲骨文。现在中国没有一个中国语言博物馆,而中国的历史是用语文来书写的,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已然有了一个中国文字博物馆,那为什么不能有一个中国语言博物馆呢?而中国的语言在全世界语言的丰富性当中又是非常靠前的。现在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项目叫世界濒危语言地图,数据显示,全球七千多种语言,以每个月两种的速度消亡,一年就是二十四种。如果我们现在这个馆(湖南语言资源博物馆)建成要到2020年的话,这两年时间一共就有40多种语言眼睁睁地就这么消亡了。所以我特别迫切地希望建立一个中国语言博物馆,我人生的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中国语言博物馆建立起来。”
回顾汪涵的“大響應计划”——
1995年《湘诵》(方言吟诵)
2002年《越策越开心》(方言类节目)
2013年《方言听写大会》(方言类节目)
2015年7月“湖南方言调查‘響應’计划”启动
2016年《多彩中国话》(方言类节目)
2016年《十三亿分贝》(方言综艺节目)
2016年11月、2017年10月足荣村方言电影节
2017年7月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说“2017国际多语言冠军挑战赛”推广大使
2018年4月正式提出“大響應计划”设想:建立“中国语言博物馆”
此次湖南省语言资源博物馆建设专家研讨会上,汪涵不仅提出在湖南建立“中国语言博物馆”,还为语言资源博物馆的顶层设计建言献策。
他首先提出,在推进建设省语言资源博物馆的进程当中,应该明确博物馆的定位,凸显博物馆的特色,提升建馆立意;要以历史进程与当代背景中最能代表中国气概的珍贵语料,回溯中国往事,重温激情岁月;应立足人类文明,面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提高场馆格局;应以湖南省方言资源与保护情况为展示重点,同时展示中国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世界语言;要格外注重对濒危语言的介绍和展示,紧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世界濒危语言地图的脚步,既要不断推进湖南语言资源保护,做好方言传承与发展,同时也要在世界语言保护的大工程当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进一步得到国家、世界以及学界的重视与支持,不断升格博物馆的身份,最终建成“中国语言博物馆”。
汪涵先生认为,应该把省语言资源博物馆建设成为学术研究基地、语言业务交流平台、社会服务窗口和青少年湖湘文化教育基地。
学术研究基地和语言业务交流平台,旨在不断提高省语言资源博物馆辐射于全省、全国乃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影响力。关于如何建设社会服务窗口和青少年湖湘文化教育基地,汪涵先生提出具体建议:
第一,要具有前瞻性,包括精准语保、兴趣语保和智能语保。精准语保即明确方言资源保护的方向和目的,要以与时间赛跑的速度和紧迫感去收录保存能力所及的方言语料,要以延续人类文明的责任感养护好青少年日常生活中说方言的环境和兴趣。兴趣语保即通过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形式,比如电影、音乐、综艺节目等,用年轻化、大众化的传播方法,融合方言,提升关注,让年轻人觉得有趣味、有个性、有腔调,从而愿意去探寻与众不同的方言背后地域文化的深远奇趣与中华文明的繁荣广博。智能语保即充分运用好当代智能技术资源,如ar技术和智能机器人等等。
第二,要具有趣味性。通过顶尖策展人对现有语言资源材料的整合、提炼和布置,加强吸引力,把语言“物化”,从而使青少年,使普罗大众,使国际友人,都能领悟到语言文化的魅力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新时期建设中伟大时代精神的根源所在,并懂得普通话是为了让我们走得更远,而方言是为了让我们记住自己从哪里来。因此,建馆在对青少年的湖湘文化教育普及和乡土寻根的情感引导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汪涵先生指出,把“中国语言博物馆”作为中国语保的成果和“大響應计划”的目标,是我们的认识往前走了一大步。语言博物馆建设的精髓就是让语言“活”起来,让“语言”走出学理研究的范畴,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变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至于精准语保、兴趣语保和智能语保则是建设的途径,是语言的“活化”之道。
汪涵先生强调,建设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和期盼,也是他长期努力在做的一项事业。在目前启动建设省语言资源博物馆时间紧、任务重、工作细、目标大的情况下,他将做好“里应外合”的工作,为省语言资源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汪涵先生表示,自己将为建设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这一伟大梦想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