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语义互联网世代迫切需要汉语的词式文本-大白菜官网

修改说明

[日期:2014-10-12]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彭泽润、陆丙甫、黄昌宁 [字体: ]

2014-04-21修改说明2

1)修改意见

有一处涉及离合词的拼写,建议不用离合词分开的说法,换用其他说法。这是强行扭曲合乎语法的现象以适应拼写法的主张,既是不合语言学原理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反而还会招来诟病,削弱文章说服力。此段宜修改一下。

2)修改结果

我们应该充份意识到采用汉语词式文本从观念到技术上的阻力和困难。浪费纸张等问题要说服大家不容易。其实,如果把字距压缩,剩余的空间做词距,可以在不浪费纸张的前提下实现字式文本向词式文本转换。更加何况在电子文本的日益扩大使用的情况下,纸张问题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在电子文本中,实现词式文本中,我们应该充份意识到也特别方便。我们的题目就是主张从容易领域互联网开始尝试。

面对离合词这样的汉语特殊的词也不好处理。离合词就是被简短的成份隔离的合成词。我们建议在词式文本中还是当做一个词书写,例如“理了发”、“考完试”、“鞠3个躬”、“睡了一个大觉”。其中”考完试”等有些不合理,因为“考试”是联合关系,“完”插入以后使它被迫变成中补关系。但是,如果把“考试”当做一个动词整体,认为是插入一个中缀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大家习惯了就只好将错就错。当然如果说“理发了”、“考试完”、“鞠躬3次”、“睡了很久很久”就可以按照词组书写。到底最后怎么书写,我们可以对一些有习惯分歧的放宽标准(陆丙甫 谢天蔚,2014),例如允许长度不大的词组连写,不允许不成词语素单独写。

3)修改前

我们应该充份意识到采用汉语词式文本从观念到技术上的阻力和困难。浪费纸张等问题要说服大家不容易,面对离合词这样的汉语的词的特殊类型就很头疼。离合词就是被短距离隔开词素的合成词。我们建议离合词通过软件在分离位置添加连接号,例如“理--发”、“考--试”、“鞠-3-躬”、“睡-了一个大-觉”。当然最好说“理发了”、“考试完”、“鞠躬3次”、“睡了很久很久”。

 

2014-01-16修改说明1

投稿1年多以来,曾经多次上网查看审稿信息,落空,后来就逐渐忘记了。今天仔细一看才知道编辑部提出了修改意见。距离截止日期:2013-12-31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了。我记得《当代语言学》编辑部如果有审稿进度信息,会同时用邮件通知作者。但是,我多次给《中国语文》编辑部发送邮件询问进度没有回音。这次修改意见出现在网上以后也没有收到邮件。所以我今天一直在修改,现在终于完成了。红色部分是根据修改意见做的修改。

————————

老师:您 放心!我 就是 按照 这个 意思 修改 的。现在 根据 意见 下面 内容:

因此,传统语文教育没有很好正是汉语客观存在的“词”,不利于国民在使用汉语的时候达到最大效率。如果说母语悟性还可以忍受字式文本的存在,那么在汉语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把汉语的字式文本改革成为词式文本更加迫在眉睫了。调查表明母语是汉语的人确实有词意识,但是由于教育、传播、书刊等许多因素造成母语使用者对词的认识是模糊的,使得人们对词的认同率并不很高,在76-85%之间(王立2006)。正是这种现象说明词式文本的提倡非常必要,能够逐步提高整个社会的词意识,否则上述词意识模糊的现象很难扭转。

——————————

2014-01-06 11:01:14"黄昌宁" 写道:

>彭老师,

>您好,看到编辑部的所谓修改意见,我们应该首先讨论接受了哪几条?不接受哪几条,而不是通盘接受。然后再说修改结果。我想知道您对编辑部的几条意见是什么态度?

我的意见是应该重点讨论第一条,我们在词的认识上不存在因果颠倒。很多调查表明母语为汉语的人是有词意识的,但由于教育、传播、书刊等许多因素造成母语者对词的认

>识是模糊的,使得人与人之间对词的认同率并不高,有人说是76-85%之间,正是这种现象说明词式书写会是非常必要的,它将会逐步提高整个社会的词意识,否则上述现象是很扭转的。

>请您参阅王立著的《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以及胡明扬先生给这本书写的序言。我的上述意见是来自这本著作以及语言信息界作所做过的中文词语认同率的调查。

————————————————————

本文相关邮件:

主题

发件人

发送时间

《中国语文》编辑部

2014-04-24 17:53:25

《中国语文》编辑部

2014-04-19 20:12:01

《中国语文》编辑部

2014-04-19 20:11:56

《中国语文》编辑部

2012-09-26 15:22:56

 

————————————————————

12012-09-26收稿

阶段名称       处理人    提交时间       估计完成时间       实际完成时间       意见       审改稿/修改稿

  收稿    编辑部        2012-09-26   2012-09-26         

22013-12-03

  审理中       编辑部  2013-12-03   2013-12-03   2013-12-17     各位作者:请根据以下意见对本文进行修改:

1. 应只从语言工程的角度展开论述,像语文教育里是否要树立词的观念暂时不要涉及。不明确的概念不用,如“中国语言现代化”,“汉语形体”等。

2. 对具体问题的处理,如离合词问题,几条标准抵触时如何界定一个词,等等,要多做论述,也就是要对可行性作比较充分的论证。说拉丁字母和汉字都在“字”这一级单位,字母不等于偏旁,要有足够的论证。

3. 要指出问题的复杂性,就工程而言,付出和效益如何考虑,如果要试行,先从哪一步做起?

4、分词书写目前不是国家的书写规范,本刊只发表按国家规范书写的论文。所以,修改稿请按国家规范的书写方式书写。

32013-12-31

状态:退作者修改20120496[审理中]

语义互联网迫切需要汉语的词式文本

截止日期:2013-12-31作者:彭泽润;陆丙甫;黄昌宁;

修改要求

更正稿件信息及上传修改稿

修改意见:

1、文章认为词意识淡薄是因为缺少词式书写。这是颠倒因果的。文中观点其实是存在矛盾的。文章强调词是汉语中客观存在的,并引用文献证明。其实假如词式书写能提高阅读及机器理解的效率,也是因为词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词范畴不存在或人们感受不到,词式书写也就无此效果。而客观存在的东西,是母语人能够感受到的,不是完全靠外在刺激培养的。文章在此点上至少没有说清说透。下面一句话更有问题:

在语文教育中树立“词”观念,对于中国语言现代化会有很深远的意义。

“词”的观念到底是本来存在的,还是靠教育树立的?对语言本身是很难人为影响的。什么叫“中国语言的现代化”?费解。

2、为什么拉丁字母和汉字都在“字”这一级单位?为什么字母不等于偏旁?这是此文与某些学者的不同意见,但作者没有进行足够的论证。

3、分出集中【几种】不同意义的词,但是未包含韵律词,还举例说明百姓心中的韵律单位与语法词语义词可能不一致,有不取韵律词的倾向,另一方面又说“语法词的理论分歧会长期存在,但是口语的自然停顿这个标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又强调了韵律在分词中的重要性,其间也存在矛盾。

4、“更加不能指望书写方式的改革能够改变汉语形体变化少的现状。”,“汉语形体”指什么?是否指“汉语形态”?

5、本文提倡实践词式书写,文章内容本身也以此为前提。但刊于本刊不能用词式书写,必须去掉空格。这一矛盾需要解决。

6、分词遇到的大量问题,靠一篇文章难以解决,但作者至少要正视这个问题,让读者知道他了解这些问题。

几点建议:

1.只从语言工程的角度展开论述,像语文教育里是否要树立词的观念暂时不要涉及。不明确的概念不用,如“中国语言现代化”,“汉语形体”等。

2.对具体问题的处理,如离合词问题,几条标准抵触时如何界定一个词,等等,要多做论述,也就是要对可行性作比较充分的论证。说拉丁字母和汉字都在“字”这一级单位,字母不等于偏旁,要有足够的论证。

3.要指出问题的复杂性,就工程而言,付出和效益如何考虑,如果要试行,先从哪一步做起。

42014-04-19

审理中    编辑部  2014-04-19   2014-04-19   有一处涉及离合词的拼写,建议不用离合词分开的说法,换用其他说法。这是强行扭曲合乎语法的现象以适应拼写法的主张,既是不合语言学原理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反而还会招来诟病,削弱文章说服力。此段宜修改一下。 [详细意见]  



[1]    
【内容导航】
第1页:修改说明
第2页:【正文】
第3页:一、汉语词界信息和词式文本是语义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基础
第4页:二、用词式文本取代字式文本是人类书面语信息传播的共同趋势
第5页:三、汉语信息传播的词式文本改革已经具备实践条件
第6页:参考文献

阅读: 次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大白菜官网的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大白菜官网的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大白菜官网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 】 【 】 【 】
上一篇:【专题】拼音和汉字发展笔谈

下一篇:论“词调 模式化”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  
 
网站地图